一个可爱的拼命三郎
——温州眼视光项目经理萧峰辉二三事
文/ 碧荷 谭旭玲
萧峰辉,原在集团北大深圳医院负责消防安全管理。大约在2013年,调入最早的集团品质安全部任风险与应急管控专员。集团组建大的品质安全与培训中心后,并入该中心担任风险与应急管理部经理。2016年,新获得管理权不久的温州眼视光医院,承接导入磨合过程中出现困难,萧峰辉在公司急难之时,抛家别子,远赴人地两生的温州,出任温州眼视光医院项目经理。
在深圳时,由于工作原因,和小萧保持亲近的关系,知道他处事圆润,善于沟通,乐于钻研,在安全管理方面有经验有想法。但是,对于他是否能够胜任眼视光项目经理,心里还是没有谱。因为他毕竟是以总部职能部门人员身份,以富含项目安全管理经验的风格,首度出任需要综合能力垫底的驻外项目经理,而且一出山遇到的就是温州眼视光医院这样一个局面复杂、经营困难的项目!小萧能够迈过这道坎,完成由一个职能部门人员到项目经理的角色身份转换吗?对于这个问题,相信不仅我本人,公司的相关领导和关心他的家人友好,也都不同程度心存疑虑,为他捏一把汗。
如今,三年过去了。小萧经理给我们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?对此,先前只是风闻,只是耳听,得知经过他的努力,项目现场日趋稳定,项目管控范围和人员规模得以扩大,客户关系维系与管理到位,不仅很快扭转了项目经营的不利局面,而且又协助集团成功续约三年项目管理权。尤其,近日应院方和项目邀约,协同集团相关部门工作,亲抵温州项目现场,考察指导并参与院方组织的后勤工作总结会议,近距离了解了萧峰辉经理的工作,文思涌动,草撰此文,通过几件小事,侧面了解小萧经理。
平凡岗位,敬业是一种习惯
昔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,今有众安康项目经理萧峰辉三年归家不过“五”。家在深圳,全家老小也在深圳,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项目,因工作原因回深圳的机会不少,但每次都因工作缠身匆忙往返,甚少有机会回家去看望自己的父母,回家的次数不超过5次,真正是一只手可以数过来。刚接手项目时候的困难可想而知,不分昼夜的日子要按月计算,也幸得其家人对他工作的全力支持。
三年来,依然对萧经理第一次回家记忆犹新,那是眼视光项目进驻后第一个春节,大年三十晚,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,还在现场忙碌的萧经理却接到母亲因突发心脏病进入icu抢救的通知,正月初一匆忙返回深圳,这是他来之后第一次归家,却没想到是以这样一个戳心的理由。虽然回去了,却在节后第一天因放心不下现场工作又匆忙赶到温州,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,对母亲的揪心挂念只能通过电话略得抚慰。
头可破,血可流,工作不容有延误
记得是2017年的4月份,当时还隶属于眼视光项目的杭州院区因现场的工作问题需要解决,院方强烈要求萧经理必须到场。在温州南站准备乘车的时候,头部不慎撞上了路边的低位指示牌,当场撞破并出血。为赶时间乘车,匆忙让人处理伤口就前往杭州,待杭州事情得以解决,回到温州后才抽出时间去医院彻底处理伤口。
由于初时处理的太过草率,伤口有发炎迹象,不得已戴着头套近半个月,被甲方的工作人员戏称是眼视光医院第一个带着“头盔”工作的物业经理。
不忘初心,彰显履职风采
2018年6月初,时值项目合同续签的关键时刻,萧经理却因突发心脏疾病不得不入院手术治疗。在正当壮年的年纪却被诊断为心肌梗死,他不愿意相信,也不愿意接受,但现实的残酷由不得他的意愿,不分昼夜的现场工作让这个钢铁般的工作狂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。
自入院到手术再到出院并返回岗位,前后不过一周的时间,这种不要命的做法让周围人一致反对,但是他没有听任何人的劝阻,义无反顾的投身项目工作中。其实不只出院后,躺在病床上的他也在一心为工作、为项目。项目新楼开荒进程一半、合同续签困难重重、现场杂事数不胜数……让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项目经理无法安心待在病床上,他把工作当作一切,时刻提醒自己当初公司外派自己的目的,为了实现目标其他的全都顾不得了,这种“归心似箭”的急切让所有人为之动容,每每提及,总会热泪盈眶。
而今,药不离手的日子苦不堪言,却从没听到他抱怨过什么,仍然坚持实现工作目标就是自己追求的目标。
我们时常说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,三年来,多少个黑夜的俯身忙碌,多少次险之又险的突发应对,又有多少次在甲方面前煞费苦心,这才真正从萧经理身上体会到这话的涵义。
与萧经理相处久了,才真正理解他严厉背后的坚韧和果敢,他经常给现场管理干部强调的两点:一是方法总比困难多!二是做任何事情要守规矩,重规则!要求管理干部遇事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困难阻碍,要多想想怎么去克服、处理,事情发生就是让我们想办法解决的。我们的管理干部在现场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阻碍,会让人做出违背原则和要求的举动,他强调规则不容打破,任何违规行为不容姑息,绝不留情。
亦其心之所善,虽九死犹未悔。眼视光项目的工作就是他的一切,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可以拼上自己的性命,也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项目200多号人,带着大家在前进的路上越走越远。